第261章 关河口、圈地

    第261章  关河口、圈地

    这些年来靠近塞外的偏关堡繁华了许多由于总督大人在偏关及老营堡一带屯田加上塞外的垦殖开拓与归化城的三娘子贸易都让偏关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得利。

    今年秋收偏关与老营堡一带的屯田三十万亩中产粮高达三十五万石远远地满足了当地的驻军需求还有余力外送。加上偏关也算是塞外与山西镇内地的必经之地大批的商队粮队都要从这里经过让秋后的偏关堡更是热闹起来。

    眼下到塞外垦殖的移民越来越多塞外的农场村落越见的多起来最远的商队屯民们己经到了后世的包头一带屯垦开荒。

    让大明边镇民众意外的是这些塞外的移民到了边地后他们开垦出来土地种植出来粮食后才不过几年时间不但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还有余力向大明内地输送了这就让人非常奇怪。

    一直在人们的印象中塞外都是些鸟不拉屎的苦寒之地向来难以养活自己不然的话为什么几千年来草原上的胡人总是养活不了自己而经常要向中原地带劫掠呢?

    就是中原国度也向来将这些地方视为累赘之地因为这些地方难搞农事在这些地方的驻军后勤补给总是朝廷的一个巨大压力老见投入不见收支最后只好无奈放弃。就算有些中原王朝坚持在当地驻军也只是看中其军事意义罢了。

    几千年来都是这样现在突然反过来塞外之地开始向中原内地输送粮食让第一次听闻的人有天地颠倒的感觉。

    如果塞外向中原输送牛羊马匹或许众人还不会奇怪事实上这些年中由于汉蒙双方互市加上汉人蜂拥到塞外经营草场畜牧这些年中从塞外到山西镇的许多地方己经形成了诸如许多:牛道羊道马道的专门道路。每年中都向山西镇提供了大批的牛羊马匹等。

    现在塞外却是开始向内地输送粮食就由不得众人不大惊小怪了也引起了各界好一番议论当时《五寨堡新闻报》也专门开辟专栏介绍了此事消息传到京师又是引起一番大惊小怪成为当时茶楼酒肆的好长时间的热门话题。

    不过大惊小怪久了众人慢慢也就习以为常了只是很多人也改变了以往的印象对前往塞外的心更热切罢了。

    毕竟大明内地土地宝贵而且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而往塞外那边随便一个男丁便可以分到很多的土地。以往众人还认为那些苦寒之地分来的土地无足轻重只是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想法罢了。

    眼下却发现这些土地足以养活自己及家人还有余力向大明内地输送粮食在塞外屯田前景光明就由不得各人想法改变了。

    ……

    今年塞外各屯田农场在秋收后又有大批的粮食经由商队粮队往大明内地而来。或往延绥镇或往大同镇或往山西镇。

    眼下从塞外往山西镇而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陆路一种是走水路。

    显而易见的走陆路路上耗费极大因此走黄河水路便成了许多商人粮队的首选。

    应运而生偏关附近靠近黄河边的关河口村便一下子热闹起来往常荒凉的小村庄大兴土木己有新兴商业城镇的味道。

    本来黄河这条线能作为优良渡口的地方不多而关河口这个地方是偏关境内关河流入黄河的汇合处形成一个冲积小平川地形开阔而且河道深可自然靠岸又靠村落近又距离偏关城近。到了偏关那里有良好的水泥路通往五寨堡等地作为渡口码头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不论是从内地北到塞外宁夏等地的商船还是塞外到山西镇内地的商船都必须经过这里。加上关河口渡优良的地理位置一时之间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一个水运商埠码头。

    每天商船云集从码头出发时船汉们摇着桨一字排开浩浩荡荡地在黄河水上行使船只的数量数不胜数景色非常壮观!那种繁荣热闹的景象令整个偏关城的人乃至整个黄河沿线的人都是羡慕非常各地的女人们也都以能嫁入关河口村为荣。

    经过几年的经营关河口渡己经形成了几条主要的水运路线最远达到宁夏、甘肃一带不过最常见的是北上时运送一些内地的布匹杂货还有一些五寨堡的产品等到黄河两岸一带的农场村落中贩卖。

    然后从这些地方装运粮食顺流回来或到关河口渡停下在码头停泊、卸货后将运来的粮食堆积于河岸的粮仓中再由外地的商人雇劳力赶着驴、骡等将粮食驮运到偏关再行销到外地去。

    或是从塞外出发到关河口渡后并不卸货而是一直顺流而下到河曲、保德、等地卸货有时还南下到禹门口、河津一带甚至最远到临县的碛口将货物在这里卸下行销到全省去以弥补山西粮食不足的情况同时他们自己也大大赚上一笔。

    近两年来由于在塞外发现盐池从塞外回来的船队运输的货物中又增加了盐的运送。此盐池就是后世的吉兰泰盐该盐品种优良呈大颗粒状颜色发红故又称为红盐眼下盐池为黄来福暗中控制每年获取的好处不断不过万历皇帝己经听闻到风声己经准备找黄来福分红了。

    几年中由于关河口渡的兴起原来全村几百口只有几条大船眼下己经发展到了近百条村民们己经是迅速富裕起来。

    ……

    关河口村只是因为塞外开发而因此获利的缩影类似的地方多不胜数。

    而且由于五寨堡的兴起与大农场制的推行经过十年的传播与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大明某些地方的改变。不管黄来福是乐意还是不乐意一股蝴蝶效应风潮己经在大明一些地方悄然开始。

    “你媳妇家娃的不让俺活口俺就走塞外去总督大人早说了去了塞外就有田地分那地方好着呢分田分地租牛不说前三年还免税粮。俺就不信离了你张员外俺们就活不成了?那个谁说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太原府阳曲县的佃农田大羊怒气冲天领着满是忧虑的家人收拾行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塞外的道路。

    不说田大羊愤怒自己几代都为城里的张员外干活每日家小拼死轻活老老实实的为张员外干活。大热天的顶着炎炎烈日干活大冬日的寒风刺骨脚都裂了几个大缝生存的艰辛实在难以形容只是为了土里刨食养家糊口。

    不想张员外连这点活路都不给自己秋后便收回了租佃给自己的土地搞起啥“大农场计划”这样一来至少有一半的佃农如自己一样失去了活口的希望不得不背井离乡逃离了老家中生存了几百年的地方。

    那张员外是阳曲县的大户在城外土地连绵平坦肥沃达到万亩之多手下有众多的佃户。往年时间里这些佃农与田大羊等人一样都是靠租种张员外的土地过活。

    不过今年张员外不知道是怎么样想的秋后突然遣散了大部分的佃农开始大规模兴修水利买来各样水车农具等准备开始效仿五寨堡搞起大农场计划来。

    说起来其实不止是张员外阳曲县许多大户纷纷如此就是放在整个太原府也颇有这种大农场的趋势。

    这几年来大明民间由太原府榆次县东阳镇的田之垄首先开始这种大农场耕种方式己经在太府等地越来越流行。大明北地越来越缺粮市场广大种粮极有收获。显而易见的大农场制度远远的比小农似的耕种更有效率产出更大。

    田之垄获得的好处快速地传播着更有着总督黄大人的明显例子。庞大的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户投入进去。

    这些大户可没有田之垄的好心将失去土地的佃农又补充到自己新办的厂房中去他们也没有办工厂的兴趣与技能直接就是收回佃农的田地将他们赶走任由他们是生是死。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如田大羊一样的悲剧人物。

    作为悲剧人物田大羊不明白张员外等人的想法只是觉得张员外不念几代的主仆情面不再给自己活路。他曾经也委曲哀求过不过还是如此张员外似乎是无动于衷看到他这种态度就是再懦弱的人就是泥人也会有三分火性。

    田大羊恨恨走的同时对张员外己不再有恭敬的想法脑中里满是说书先生说的那种为富不仁人的形象不要说的田大羊认为这张员外就是那种人了。中国老百姓就是这样有一个活路希望的时候可以对某些人忍气吞声当最后一口饭食都没有的时候便会变成强悍无比蔑视一切这就是所谓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田大羊领着家人恨恨而走了幸好还有塞外可去。如田大羊决定的人很多太原府各地大搞大农场造成了越来越失去饭食的佃农们他们默默地对家乡叩了几个头后带着家人与孩子满怀希望地往塞外而去他们都打听了到了塞外后总督大人便会给他们分田分地让他们好好地活下去。

    ……

    从万历十七年五寨堡大农场制横空出世引起世人有意无意的关注以来。

    到了万历二十四年太原府及山西某些地方开始有了大农场耕种制经过万历二十五年万历二十六年到了今年秋后这种大农场耕种制突然成为一种流行一股圈地的浪潮在山西各地兴起。梦笔阁免费小说阅读_www.meng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