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清穿之熊孩子(十二)

    德妃焦灼紧张, 就连带着永和宫的奴才也跟着紧张起来。明华坐在德妃身边,往四周扫了一眼, 看到五公主仿佛受到了惊吓似得,正缩在嬷嬷怀里呢。

    她心里咯噔跳了一下。这当妈的是什么样的心情, 宫里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情,是能够影响孩子的别看德妃是四妃之一,瞧着也温柔可亲的, 可她是四妃里身份最低的, 平日在另外三个那里要吞的委屈怕是不少,再加上前几年六阿哥身体不好,之前的那个女儿又没了,永和宫的氛围肯定没那么好。

    五公主快三岁了, 别看孩子小,大人的情绪她都能感知到的,可不得受影响

    明华忙走到榻子边上,叫奶嬷嬷把五公主放在上面,然后双腿盘着, 搂着五公主道“不怕不怕啊,六哥是去祭祖了, 没事儿,他身体可健康了”

    德妃这才发现小女儿的不对,忍不住暗自责怪自己不够稳重。她忙调整了情绪, 也跟着坐到榻子边上, 哄道“明华姐姐说的对, 六哥好着呢,是额娘瞎担心了,我们小九儿不害怕啊,来,额娘抱抱”

    孩子最亲自己的妈。听到德妃这么说,五公主扁了扁嘴,站起来两步,也不敢猛扑,奶嬷嬷们都说了,额娘怀孕了,要生小弟弟了,不能往额娘怀里扑,不然对小弟弟不好。她就小心地钻到了德妃的怀里,小声音娇娇的“额娘”

    德妃搂着她,心里似乎踏实了一点,柔声哄着“唉,额娘在呢,别怕啊”

    明华就觉得,这提心吊胆的日子,换成是她,肯定是不愿意这么过的。

    永和宫里又焦急地等了半个时辰后,太监总管就一路小跑着进来了,他气喘吁吁道“娘娘,不是咱们六阿哥,宜妃娘娘带着人匆匆去前面了”

    德妃这才松了一口气,要是老六要请太医,那皇上不可能不叫自己这个额娘去看,这都小半个时辰了,也没来叫人,那说明不是老六。再加上宜妃过去了,那就能说明是翊坤宫的孩子出事了。

    宜妃有三个儿子,老五、老九、老十一,老五养在太后那里,若是他出事,太后自然也会动的,可如今太后没动,只有宜妃过去了,那出事的要么是老九,要么是老十一。叫她说,是老十一叫太医的概率更大,因为那孩子刚出生没多久,还脆弱着呢。

    果不其然,再过半个时辰后,太监总管就打探了消息回来,说是十一阿哥发高烧了,皇上叫了太医院的太医正看着呢。

    德妃的心就彻底放松下来了。

    明华摸了摸她的手心,发现里面全是汗水,便叫道“严嬷嬷,快伺候额娘去梳洗一下。”

    德妃走开后,五公主又黏回了明华怀里。这孩子被吓坏了,决计不肯离开德妃和明华。明华也由着她,就陪她坐在榻子上,一直等到六阿哥回来。

    六阿哥回来后,明华就握着五公主的手,对着他挥了挥,道“看,六哥不是好好地回来了”抬头,她又对他说,“今儿你可得好好安慰安慰我们小九儿,她可一直担心着你呢。”

    上一世的时候,两人没要孩子,可在红楼那一世的时候,他们是有两孩子的。在六阿哥心里,九儿虽然和他只差了四岁,但他是把她当女儿疼的。

    明华这么说,他就先搓了搓手,在暖炉上把手给暖热乎了,才过去抱着她,道“我们小九儿最乖了,四哥没事,六哥也没事,咱两都好好的呢。”他在五公主面前说话的时候,一定会把四阿哥给带上,五公主听得时间长了,就把四哥记在了心里,有的时候还会趴在奶嬷嬷的肩上往外看“四哥为什么没来我没见到四哥。”

    四阿哥听说了,也会准备些小礼物专程叫人送过来。他自己不方便过来,但关心关心妹妹,还是能做到的。

    就这么着,随着年岁增长,三个孩子的感情不仅没散,还越发深厚了。只有德妃和严嬷嬷的时候,严嬷嬷每每都要唠叨两句“阿哥们好,五公主也好,明华格格也好,娘娘是有福的,这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等把五公主哄睡了,叫奶嬷嬷抱着她离开了之后,房间里就只剩德妃、六阿哥和明华,六阿哥这才道“是小十一有些不好,这天太冷了,坤宁宫里又烟熏缭绕的,宜妃又不在身边,小十一这么小的孩子,可不就是活受罪。他发烧了,奶嬷嬷发现的及时,可这么要紧的日子,她也不敢就在坤宁宫找太医啊,就怕被汗阿玛迁怒。没办法,奶嬷嬷只能去找五阿哥。五哥也还小呢,他能有什么办法和四哥说了这事儿,四哥就带着人去找了太子,太子又去找的汗阿玛,这才给请了太医。”

    这事儿弄的,儿子生病了,还不敢叫医生,得叫另外几个大的儿子一个个传话给了老爹,才能下决定,这要不是在古代,这事儿能上新闻。啥事儿不比孩子的身体要紧啊

    德妃检查了一回六阿哥,见他是真没事了,才道“行了,快去歇着吧,小十一的事儿自然有宜妃操心,晚上还有大宴,歇会儿就该走了。”

    等到了夜宴的时候,六阿哥又跟着去了阿哥那一桌,明华还是陪着德妃坐着。

    桌上的菜非常丰盛,但这大冷的天,这菜从御膳房送过来,不管再怎么保温,都不是原来热乎乎的味道了。但给贵主子们用的东西,御膳房的人也不敢马虎,用尽了一切保温的手段。明华尝了一口,菜都是温温的,她觉得这滋味还是非常不错的,于是就盯着圆桌上的菜,尝一口,就猜猜这菜是怎么做的。

    德妃就看着她问“又打什么主意呢”

    明华拉着德妃的手,道“额娘,您能不能从御膳房里叫个人教我做膳食啊”

    德妃点了点她的鼻子,问道“小厨房的手艺不够你学了”

    是有些不够了。德妃的小厨房里,也算能人辈出了,有擅长面食糕点的,有擅长粥汤小菜的,还有擅长做药膳的。可明华那学习能力多强啊,这才半年呢,能学的都学走了。

    想学御膳,也是见着了这些突然想到的。

    等到现代的时候,古人的一些手艺都已经失传了,她要是学了,以后去了现代,能把这个传下去,别叫自己国家的手艺都没了,也算她没有白学这些东西。

    德妃就道“这个得和你汗阿玛说,我找个机会问问。”

    明华就紧跟着说了一句“刺绣裁衣也要学,额娘再从针线房给我找个先生吧,我学会了,就可以亲手给六哥、给额娘、给九儿做衣裳了。”

    早先晴雯那手艺确实不错,但那也只是慧绣的流派,她还想接触接触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等流派。

    这也是现在年纪小,又在古代,有时间琢磨这些。她要是一传过来就已经成年,能够给自己做主了,怕也是没时间去学这个。

    德妃一向觉得,女人若是能亲自下厨或是给男人做些衣物,能够拉近夫妻两个之间的关系,所以觉不会反对这样的要求。再者明华学会了,以后收益的是老六。大年初三,康熙来永和宫看她们的时候,她就把这事儿和康熙说了“孩子喜欢,这也不是坏事,我便想着,学学也好,不过这还得皇上拿主意。”

    要学就学吧。御厨和绣娘都是宫里现有的,孩子想学,难道还不给她学吗

    康熙应的很痛快。

    初四那天,御膳房里一个厨艺精湛的老太监和针线房里一个绣技精湛的绣娘就被送到了永和宫。老太监擅长的是鲁菜,那绣娘擅长的,不是她想接触的苏绣、粤绣之类的,而是擅长京绣。

    行吧,不管是鲁菜还是京绣,都是一门手艺,她不挑剔,学着就是了。

    于是这剩下的半个冬天,明华就在上课、练武、刺绣和下厨中度过。

    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就该下新的种子了。这一回种菜,老太后把公主们都一起带上了,下下田,踩踩地,接点地气,身体都会变好。

    如今乾西四所就只有四个公主,大公主是养女,康熙十年出生的,今年已经十五岁了,再过两年估计就要抚蒙了;二公主皇三女是荣妃的女儿,康熙十二年出生的,今年十三岁,荣妃和大阿哥很疼她;三公主皇五女是庶妃兆佳氏的女儿,康熙十三年生,今年十二岁;四公主皇六女乃是庶妃郭络罗氏所生,康熙十八年生,今年才七岁,是乾西四所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公主。

    五公主皇九女就是德妃的女儿九儿。九儿和去年才出生的六公主皇十女年纪还小,还在各自的母妃身边。

    其中,二公主和三公主因为年龄相仿,所以能玩到一处,感情最好。四公主年纪小,大公主照拂她最多,所以她们两个也比较亲。这一下地就能看出谁和谁好了。

    老太后是蒙古人,打小就在那边长大的,如今最怀念的,也就是小时候在家乡的生活。她对这些将要抚蒙的公主十分关切,这都是要嫁到她们那边去的孩子,她得多照应点。于是空下来的时间,她就和公主们讲一讲在蒙古的生活,也算是开解开解她们,让她们不要觉得苦闷。

    公主们都乖巧地很,但她们就是太乖巧了,这乖巧中甚至带了一些认命和无奈,叫明华看着心里总是有些不舒服。

    明华呢,也有她自己的办法。她就带公主她们去太后那里,然后把苏麻喇姑请来,叫她和公主们讲一讲那个年代的波云诡谲,讲一讲太皇太后的故事。她这么一讲,老太后就想起了自己在顺治朝的生活,然后讲起了自己从蒙古过来后的生活,讲起了她差点因为董鄂妃被废的日子。

    这还真是个好办法。这些事儿,在整个大清知道的人也不多了。太皇太后或许和皇上讲起过,可皇上也不会随便把祖母的事儿讲给外人听。四个公主都听的津津有味,眼睛闪闪发亮。明华见状,直接叫嬷嬷将五公主从永和宫抱了出来,就放在永寿宫的榻子上,叫她也跟着一起听。

    明华想的更多,她直接拿起纸笔,将苏麻喇姑讲的东西都记录下来。孝庄在历史上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很多后人都猜测她和皇太极的关系,猜测她和多尔衮兄弟的关系,猜测她在顺治登基背后的手段,猜测她和康熙之间的祖孙情是怎么样的。

    这样的一个女人,一个辅佐了两代皇帝的杰出女政治家,甭管她私心是如何的,有没有做过错误的决定,都值得自己用笔记下她的一生。

    只是这么着,她又得额外去找苏麻喇姑了解太皇太后以前的事情。

    明华去问的时候,苏麻喇姑自然不可能随便就把太皇太后的事情往外说。她说的,都是觉得能够说出去的事情。只是当她知道自己在给太皇太后写传记的时候,表情十分惊讶“明华格格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华,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不知我是否有荣幸,看看明华格格为主子写的传记”

    明华苦恼地皱了皱眉,道“那当然是没问题,只不过这一册我是用汉文写的,若不然我用满文写一册,再拿来给您看”

    苏麻喇姑和气道“汉文我也看得懂一些。”

    当年太皇太后嫁给皇太极之后,她也跟随着主子一起进了清宫。她和主子一起学习,学会了满语,能写一手漂亮的满文,到了京城以后,她也学过汉语,能写漂亮的汉字。她的汉语不说多精深,但看懂一般的文字是可以的。

    明华就将自己写传记的本子递给了她。

    苏麻喇姑原先只打算翻两页,就拒绝这个小格格的,可当她从第一页开始看时,就已经停不下来了。原本她是站着的,看了一会儿后,自发地坐到了椅子上,入神地翻着本子。

    明华走到她身边,给她的茶盏上倒上了热水。

    就这么着,苏麻喇姑边喝热水便看书,竟然将整册传记都看完了。她迟疑道“明华格格的文采真是叫老奴汗颜。”

    这话说的是真真的。明华那四书五经,是帝君亲自教的,无论是写策论还是作诗还是别的什么,对她来说那是手到擒来。这太皇太后的传记,他仿的是司马迁的写作手法,尽量客观,有些东西就用春秋笔法略过,有些精彩的内容就写的详细一点,纵然如此,这仅有的一部分内容还是迭起,精彩纷呈,看得人根本就放不下这本书。

    明华脸一红,道“我这字太难看了”

    练字真的是先付出后收获的一个事儿,她练了小半年了,也不过比以前工整了些,要想恢复原先的水平,怕是还得再练两年。

    苏麻喇姑沉吟了片刻,将册子收了起来,道“这么着,这传记我先带回去给主子看看,她若是说行,就劳烦格格继续写下去,您看如何”

    明华点点头,道“这是应该的。”

    想必太皇太后也没有想到过,有人会专门给自己立传。像他们这种在权力顶端的人,谁又不渴望青史留名呢想必她不会拒绝才是。

    明华猜的没错。太皇太后叫苏麻喇姑读了明华写的东西后,就同意了。她觉得自己年纪很大了,不定什么时候就去了,能在死前看到后人为她撰写的传记,她也很开心。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知道这件事的太皇太后、苏麻喇姑、明华,以及后来被知会的康熙,都没有将这件事公主与众。

    随着太后和苏麻喇姑一日日的激励,再加上明华在边上不动声色的掰正他们的观点,公主们开朗了许多。

    这一日,明华逃了上午的课,和大公主她们一起骑马射箭去了。骑射课结束后,明华要回无逸斋去陪六阿哥,大公主她们便先离开了。

    她们离开没多久,就见得给大公主牵马那太监拍了拍脑袋,大声道“哎呀,大公主的鞭子落在这里了”

    明华闻言,便道“你给我吧,大姐姐今儿没课了,用不上这鞭子,我下课后就顺道送去乾西四所。”

    顺路的事儿,也不费什么。

    小太监忙恭恭敬敬地将鞭子递到了她的手上。

    下半晌,上书房课业结束后,明华和六阿哥一起去了大公主那里。才到大公主的院子门口,就听到一个嬷嬷扯着嗓子,不知在教训谁“奴才忝为您的教养嬷嬷,得对您负责。叫奴才说,您最近真是被那位明华格格带的不成样子了。您是什么身份她又是什么身份怎么就被她哄了去您是在学女四书的,有些东西,想必您比奴才更清楚。女子素来以娴静端庄为美,尤其是您这样的贵人,代表着皇家的脸面,万不可如那些南蛮子般,只知道勾着爷们不出门。以后,您定然是有封赏的,公主为君,额驸为臣,您若是抚蒙了,得叫额驸敬着您如同敬着大清朝一般,您得庄重,别随意见他,每日两次问安也就够了,别丢了您的威严”

    这都是什么狗屁倒灶的破理论这是在洗、脑谁呢不想活了吧梦笔阁免费小说阅读_www.meng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