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贰章

作品:《鱼店攻略日常

    初升的明阳融暖,素淡的光晕像刚出壳的小鸡般嫩黄。李玉函做完几桩生意,休息时,摘下手上的绡胶手套。绡纱薄韧,做成手套很轻巧。

    将缝好的手套放在鱼鳔胶里泡上半个月,晾干后,既能防水也可以防止绡纱被刀剪划破。鱼腥难闻又伤手,为了保住纤纤十指,非得如此不可。

    李玉函脱下手套挂好,又在浸着紫苏叶和荪草的木盆里泡了泡手。而在附近徘徊了很久的阿江,终于鼓起勇气走到她身后不远处。

    李玉函转身时,看见了手脚拘束的渔夫阿江,问道:“你要应征做伙计?”

    阿江点头,李玉函一笑,“进来吧!”

    她裙摆微动,先迈步进了屋子。阿江心情恍惚地跟着往里走。他没见过有谁笑得像她这么好看,就算前面是个盘丝洞,阿江也心甘情愿随她去。

    鱼店当然不是妖洞,还布置得很雅致。

    四面木板壁上糊着淡黄色的麻纸,挂着几张孩子画的小画。靠墙的两把圈椅上垫着精致的绣垫,椅子旁的条案上摆着一些漂亮的瓶瓶罐罐。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窗边的一排花架,架子上几十盆叶脉茂盛的香草和兰花,像是绿裳青衿的美人,碧茵茵香馥馥……阿江目瞪口呆时,因为闻到自己身上的鱼腥气,手脚顿时无处摆放。

    李玉函在椅子上坐下,自然地打量起阿江:大约十六七的年纪,虽瘦却骨骼强健。身上带着鱼腥味,多半在船上做活。他一直低着头,有些脸红,这是个性格实诚的孩子。

    李玉函觉得满意,他正是她需要的那种伙计,于是和颜悦色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今年多大了?”

    阿江道:“我叫薛江,家住在芦岛上,今年十七。”

    李玉函道:“你既然在渔船上做事,为什么又想来当伙计?”

    阿江道:“我会打鱼却置不起船,只能在别人的船上帮工,每日才得十钱。若不上岸,等到五月鱼贡时,还要和他们一样交丝网税和椒盐税。所以,才想换个事做。”

    他说的都是实情。李玉函点点头道:“你既然是船上的人,鱼店的这些事肯定都懂。我家是从渔场进货,每日卯时前就要赶车过去拉鱼。虽然起的早,但一日只做半天生意,午后关了铺子就能休息。”

    阿江道:“我们打鱼也是夜半里起来,早就习惯了。”

    李玉函道:“那就好。在我这里做伙计,除了去各家府里送货,还要偶尔接送小童去私塾,替家里的老人跑跑腿。你觉得怎么样?”

    阿江知道这件事已是三只手指捏螺蛳,稳拿了。高兴地答应道:“没有问题。”

    李玉函见他心思单纯,竟不问工钱,笑笑道:“我做的是小本生意,但不会刻薄伙计。你与我一样吃喝,工钱是五百文,每季我再多供你一套衣裳。”

    阿江欢喜礼道:“多谢老板娘。”

    这时,鱼店的门外有两个妇人在叫‘玉娘!’李玉函答应一声,站起来对阿江道:“就这样吧,给你两日时间和船主交接,初七一早过来上工。”

    阿江又一礼,脚步轻快地走了。

    辰时过半,正是主妇们料理完家事,出来买菜的时候。李玉函在门外忙碌生意,迎来送往不断。因她为人大方和气,镇上的女人们都愿意跟她唠几句家常,不知不觉中,整个上午就过去了。

    街心里的菜贩和小食摊像叶子上的露水,日头越高越稀少。四周高低起伏的屋脊上冒起炊烟时,路上的行人仿佛一下子都不见了。

    李玉函开始收拾鱼桶,放水,刷洗……隔壁香烛店的苏阿婆听见刷子的‘嚓嚓’声,走出来道:“玉娘,鱼都卖完了?”

    李玉函直起身体道:“阿婆,还剩一尾鲤鱼,我准备拿去送人。”

    苏阿婆道:“每天都能卖那么多鱼,还是玉娘会做生意,会赚大钱。难怪这么快就请上伙计了。”

    李玉函笑道:“阿婆说哪里话?镇上一共就这些人,赚不了什么钱。我家里孩子多,事情也多,请伙计是没有办法。”

    苏阿婆道:“那倒也是,你家四个小子转眼就大了,成家立业得要多少钱?换成是我,想想都发愁。你又与人不同,从小就送他们去读书认字,一年的束修怕要不少吧?”

    李玉函道:“阿婆,字总要认得的。”

    苏阿婆想了想,笑道:“玉娘,你今年二十五了?”

    李玉函道:“二十三。”

    苏阿婆道:“哟,才二十三。你模样好,虽说家里孩子多,再嫁也不难。何必活得这么辛苦?只要你点头,这件事包在阿婆身上。”

    李玉函道:“阿婆,我靠自己就能养活孩子,不愿再仰仗别人。手心向上讨饭吃,好的时候是享福,不好时就成了身不由己。”

    说完时,她指着鱼桶边上的陶盆,“阿婆吃杂鱼吗?和小葱豆腐一起烧,满香的。”

    苏阿婆正有此意,混在大鱼里的小杂鱼,李玉函总是送人的,她便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李玉函道:“拿吧,没什么好客气的。”

    苏阿婆欢喜拿走,道洗净了陶盆再送回来。李玉函收拾完两只木桶,拖到檐下盖上油布,再将到处冲洗干净,锁了门,提着剩下的鲤鱼往回走。

    三月的暖风微微吹着,被穿住口唇的鲤鱼在她身侧甩动着尾鳍。出了镇子再往东走一里多路,就到了李家所在的赵阁村。

    村子里有赵,李两姓,三十几户人家。

    李玉函生长在这里,姐姐李玉娇嫁在两百里外的繁城,一年难得回来一次。李家爹爹死后,家里只剩李家姆妈丁氏。

    春日午后,乡人们都去忙着播种插秧,村子里除了四处觅食的家禽,杳然无声。

    李玉函走到门口,见丁氏在菜园里忙。丁氏不种地,自从李玉函四年前搬回来以后,就靠着女儿养老。因此在村里很受别人羡慕。

    李玉函叫了声‘娘’,先进屋打盆水养鱼。丁氏跟进来洗了手,给她把饭菜端到桌上。

    李玉函吃饭时,丁氏就在旁坐陪着,一边劝菜一边问:“阿玉,你前几日道要招个伙计,找好了吗?”

    李玉函点点头,丁氏道:“外人总不知根知底,赵五婶请我在你跟前求一求,让她家二猴去鱼店里给你帮忙。”

    李玉函嘴里的一口饭差点噎着。二猴是村里的闲混子,油嘴滑舌惹人嫌,懒得像没长筋骨。难为丁氏还能说得出口。

    吃完饭,李玉函扔下四个字:绝对不行!就回自己家去睡觉。

    丁氏这里的两间屋子太小,孩子们又闹腾,李玉函去年平了屋后的一片竹林,另造了三间房的院子。

    她一口回绝二猴的事,丁氏忍不住心怨:真不讲情面,好歹让二猴先去试试,再道不行也是个说法……丁氏又想起她拿回来的鱼,跑到窗前喊道:“阿玉,鱼是给谁的?”

    李玉函踩在大门里,回身答应:“先放着,回头我带给私塾的庞先生。”

    关好门,李玉函对着满院的花草,立刻换了一张孩子脸。她在花圃里周旋,给这个松松土,给那个理理藤蔓。看不够似的。

    镇外桃叶渡,有渡船来回源口和几座远近不同的江心岛之间。四周的闲散船只,平常也靠泊在这里。

    男人离开鱼店后回到渡口,踏上外观普通的舱船。船上候着的壮汉洛周,见他俯首礼道:“公子,一切是否顺利?”

    男人仔仔细细地盥手,放下布巾后推开木窗,遥望明阳绕着水光冉冉东升,开口道:“拐卖李玉函的牙婆,去查过吗?”

    洛周道:“人牙婆子几年前死了。凡她经手的姑娘,或放在家里养两年,或改了名字发卖,为奴为妾为妓的都有。隔了这么久,查起来不太容易。牙婆原有个儿子,因欠了赌债逃去外乡,也派了些人在找。”

    男人不再说话,换了丝履宽服,坐在敞开的轩窗边看公函。

    洛周闭门退了出去。

    日头偏西,舱外的船板上轻轻一响,少年在门外道:“公子,我回来了。”

    男人道‘进来’,直起背,揉揉眉心。

    少年肤色略深,容貌朴实,穿着半旧的布衣草鞋。进来行过礼,稍迟疑道:“公子,李玉函已经找到伙计了,是个打鱼的年轻人。”

    暖白色的光照在男人脸上,亮而耀眼,模糊了棱角分明的线条。他眯起清炯的眼眸,对少年道:“找好了?那个人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少年诚恳道:“不及公子万一,只是个普通的老实人。”

    一片柳叶在风中打着转飘进来,男人伸手捏住,揉了揉。

    洛周道:“公子放心,我会再给他安排一个去处,不会影响公子的计划。”

    男人问:“私塾散学的时间到了吗?”

    洛周道是。男人便起身,独自上了岸。

    源口方寸之地,沿河两岸的街道由几座石桥相连,形成了东西贯通的‘回’字形。

    男人从镇西走到镇东,过一座平石桥后拐进白马巷,巷中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

    孩子们稚嫩的嗓音从一户小院里传出,一节《诫子书》念完,私塾先生清亮阴柔的声音跟着响起。

    男人从院门前经过时,看见左侧墙上挂着‘龙门私塾’的木牌。他没有停留,一直走到了巷尾深处。

    这个时候,李玉函也从巷口走进来,手里提着坚强不息的鲤鱼。她穿着松绿色的裙子,发间簪一朵香兰,更显得肤白貌美,玉秀动人。梦笔阁免费小说阅读_www.mengbig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