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二章 找个借口

    白柔接口对小羽说道:“这事是真的,对于高句丽开国君王朱蒙,大寒民族有另外一种说法。”

    他们的历史上是这样记录的,汉武帝依靠铁器的优势灭了卫氏朝鲜,设立汉四郡。

    失去国家的朝鲜游民们被编入4个汉王朝部队或邻近的部落中。

    解慕漱是游民的首领之一,他率领多勿郡对敌汉朝,夫余王解夫娄为了自保而设计将解慕漱献给汉军。

    听说解慕漱战死,河伯族的女儿,解慕漱心爱的女人柳花生下了她与解慕漱的骨肉朱蒙。

    曾和解慕漱并肩作战的好兄弟金蛙继位以后投靠了汉朝,娶了解慕漱的遗孀柳花夫人为妻。

    金蛙在爱憎和负罪感的复杂感情下,将解慕漱的儿子朱蒙抚养成人。

    朱蒙与召西奴命运地相遇了,爱情、野心、尊严、梦想,他们创造了韩民族最了不起的历史。

    白柔继续说道:“大寒民族巧妙的按照他们的理解,制造了历史。”

    我笑着说道:“对,别人的历史是创造的,他们的历史是人为制造的。”

    白柔忍不住的又白了我一眼,我假装没看见,小羽也习惯了白柔对我态度也没在开她的玩笑。

    白柔继续说道:“他们把朱蒙由金蛙王的儿子,说成了是被金蛙王抚养的大寒民族英雄的遗腹子。”

    “这样就可以回避高句丽国的几处国都,都设立在华夏土地上的事实”。

    “由被占领统治,改成了大寒民族曾经统治过华夏的土地人民。也就是说一但什么时候机会合适,他们甚至会要求主权。”

    我冷笑说道:“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以为自己抱上了美帝的大腿,就想鸡犬升天?”

    白柔不理我继续说道:“大寒民族又把朱蒙继承的爵位,写成了朱蒙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

    “在这样的制造历史的过程中,大寒民族的英雄出现了。一个逆袭的英雄。”

    我说道:“难怪你记得这样清楚,我记得你继承的墓葬就是金蛙王的儿子,带素王的长兄。”

    “也就是说很有可能是因为朱蒙为了争夺王位,杀害了嘉盛王,然后出逃的?于是王位被带素王继承了?”

    白柔说道:“这个可能是有的,但由于我没有发现任何的记载,所以也不能确定。”

    “好吧,不管怎么说,反正朱蒙是很嗜杀的,而且他的寿命很短,只活了39岁”。

    “这点跟其他去查干湖祭祀过的君王不同,但也很好理解,因为他再也没机会去了,得到力量是有严重后果的。”

    “可是不管是他的遗命还是巧合,历代的高句丽王都一直惦记着灭了扶余国却是真的。”

    “所以咱们不能断定,这是出于报复还是领土扩张的需要或者就是惦记从新回到查干湖进行祭祀,但咱们还是做这个假设吧。”

    “起码扶余国得到了查干湖以后国运维持了700年,这很难得,要知道,强汉号称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国运才407年。”

    “而高句丽国居然也能立国726年,堪称华夏历史上的奇迹,要知道立国最久的是周朝也不过是791年,其实周朝后期已经算不上是天下共主了。”

    “所以实际上算起来高句丽才是华夏历史上国运最久的国家。尤其是在面临不停的战争情况下,更是难能可贵。”

    我点燃一支烟说道:“那么问题就来了,以高句丽那样的弹丸小国,一直不断的发动战争,它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从公元410年开始高句丽战据了原来的扶余国都城,也就是咱们的老宅所在地,黄龙府还有松原,也就是查干湖所在地以后,就开始急速扩张。”

    “下面要说的就是我手里这些资料的内容,我读给你们听啊!”

    稍懂中国史的人都知道,在公元七世纪以前,中国东北的辽河以东和朝鲜北部,存在着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国—高句丽。

    这个神密王国,隋唐之前一直占据着中国边陲史的重要部分。

    我提醒她们俩:“请注意,这里提到了高句丽是个神秘的国度”。然后继续我读资料。

    可自隋之后,中国中央政权几个英名垂史的皇帝象着了迷一样发疯似地进攻这个王国,历经四代,终于将这个王国最后消灭。

    征高句丽之战,历来被史家们咒骂为“不恤民力,劳师远征”,甚至被骂为封建军事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是隋唐封建贵族对弱小国家赤裸裸的侵犯!更多人认为这是“毫无必要的征讨”。果真如此吗?

    我继续提醒她们:“这是第一个问题。”

    翻开隋唐史,征高句丽之战,自隋文帝开始,就将征讨高句丽做为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执行。

    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战略目标:消灭高句丽。

    公元598年,隋文帝即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30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丽。

    汉王杨谅率陆路隋军出山海关,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军中疫病流行,虽勉强进至辽水,已无力战斗。

    水路隋军由周罗喉率领,自东莱出海,直趋平壤城,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

    于是水陆两路被迫退还,死者十之八九根据记录这一次的征伐损失了将近三十万的士卒。

    付出了如此重大的代价,隋炀帝杨广继位以后还是念念不忘高句丽之患,一直在寻找借口讨伐高句丽。

    公元611年,隋炀帝下诏征讨高丽,全军共计113.38万人,号称200万,统由炀帝亲自指挥。

    三月,隋军进至辽水西岸,高句丽兵依辽水据守,数日后隋军,歼灭东高句丽军万余人。

    我叹息着说道:“这一次小胜以后就是接连的大败。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以惨败告终,上百万人的生命葬送在辽河以东”。

    “公元613、614年,隋炀帝又发动二次攻高句丽之战。皆以失败告终。初步统计隋朝征高句丽阵亡的将士多达二百万”。

    “于是杨广给自己折腾亡国了,隋实际上间接亡于征高句丽之役。”

    目睹了隋朝因为征伐高句丽导致了亡国的唐太宗,依然毅然决然的不顾前车之鉴。继续征伐高句丽。

    “这才有了唐太宗上面的那句话,其实这句话最关键的就是后面的半句话”。

    “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这才是最关键的。”

    “这就是告诉大臣,高句丽很危险,趁着咱们兵强马壮的时候尽快干掉他。否则就是大祸害。”

    我摆了摆手里的资料:“写这个资料的作者也想不明白,他在文章中提到。”

    在六七世纪的东亚政治格局上,相比华夏来说,高句丽不管怎么说也是一个小国。

    它却为何让隋唐的皇帝们如此牵肠挂肚,动员中华之物力,非欲除之而后快?

    难道隋唐的君主们真的只会欺软怕硬,专打弱小国家?

    按照很多人的描述,征高句丽只是封建君主们私欲膨胀的结果,是对弱小国家的欺侮,如果是这样,有几点是解释不清的。

    为什么自隋以来,连续几个政治观点、思想作风、行为方式都有很大区别的中国皇帝独独在高句丽一事上观点认同?

    隋代以前,华夏已经历了三百年的动乱,刚刚重新统一,这个时候,隋唐君主们却都将高句丽做为国家的重大威胁提了出来。

    前仆后继不惜一切代价予以征讨,这不值得让人深思吗?

    隋炀帝任性好斗,为征高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可唐太宗满口君舟民水,却也不惜冒“水覆”之险亲征高句丽。

    唐高宗呢,一直是文弱书生,却在征高句丽一事上,象个斗劲十足的公鸡,发誓一定要完成父志”。

    上面三个疑问,归结到最终一个问题,高句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隋唐君主不倦征伐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

    这是一个历史的谜团,按照作者给出的逻辑就是:

    主要原因在于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已发展成为东亚一个强大的地区性王国,对中华的复兴构成了最直接最危险的威胁。

    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对于隋唐,犹如前三世纪迦太基对于罗马,十七世纪满清对于明朝,二虎不可兼存,隋唐要想兴盛,必除高句丽不可。

    我对面面相觑的小羽跟白柔说道:“对于作者给出的理由,你们作为知情者,会认可吗?”

    “我觉得有点扯淡,如果单纯的看历史,那么唐太宗的话就可以理解为,把危险扼杀于萌芽之中。”

    “可是咱们知道查干湖里有东西,当然具体是什么东西咱们目前还不清楚,希望今天晚上能抓到了解内情的人(仙)。”

    “我觉得隋唐远征高句丽的理由,就跟现在挑衅咱们的对手一样。目的就是奔着查干湖的东西来的。”

    小羽跟白柔也点点头,白柔说道:“如果不知道内情的人,肯定会以为这理由很牵强。就好像您说的,对手以我们捞过界为名的挑衅一样。”

    “战争吗,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否则对不知情的下属没办法交代,让下面去拼命总得有个合适的说法。”

    小羽接口说道:“隋唐的说法就是感觉到了威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挑衅的对手的理由就是你们捞过界了,然后他们自己也觉得这理由说不过去,于是就有了胡家九房弟子的死亡。”

    “既然捞过界的理由说不过去,那龙冢弟子滥杀无辜总得要个说法,得报仇吧?这就他们给下面弟子的理由!”梦笔阁免费小说阅读_www.mengbige.com